內容來自YAHOO新聞
韓國青年的認同危機
工商時報【譚淑珍】
在台灣,有博士生賣雞排;在韓國,有奈米電子物理、IT技術科系畢業生賣飯糰。台灣的年輕人不會因此不愛台灣,但是可能會去搞學運,然而,韓國有不少年輕人「希望自己不是韓國人」!
口罩■Statistics show that the youth unemployment rate is higher than 10 percent, and even graduates from Korea's top three universities are having a hard time finding a job at a large corporation.
曾經,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批評台灣的博士生去賣雞排,是浪費教育資源。
如今,在韓國也有不少奈米電子物理、IT技術工程系學畢業的年輕人,因為在現實社會裡難以實現「夢想」,退而求其次的去賣「紫菜包飯(飯糰)」,引發了韓國「郭台銘們」的議論。
不同的是,在台灣,郭台銘是斥責賣雞排的博士生浪費教育資源;而韓國社會則是批評政府沒有創造讓年輕人發揮的環境與舞台。
青年就業情況開倒車
年輕人在韓國的困境,可從今年青年平均失業率逾10%,比整體平均失業率約3%整整多了6個百分點,看出端倪。只是這項數據代表什麼意義呢?
1997年韓國遭遇亞洲金融風暴時,青年失業率與整體失業率的相差值是3至4個百分點。
兩相比較,顯示當前韓國青年就業狀況比亞洲金融風暴時還要糟。
如果進一步分析,有研發、工程等專門科技領域背景的青年就業比重,也從2007年的34.5%,到今年上半年跌落到只有22.5%,這也是為什麼會出現IT資訊科系畢業後會去賣飯糰的情況。
當年輕人在如此的現實生活中,面對韓國高麗大學亞洲文化研究所、東亞研究院以及韓國的「中央日報」所共同進行「2015年國家認同感」的問卷時,就出現下列令韓國社會難堪的調查結果:30%的2、30歲的年輕人「希望自己不是韓國人」,還有過半的2、30歲年輕人「曾經為韓國感到羞恥」。
這樣的調查結果,與韓國社會普遍存在的從三拋(拋棄戀愛、結婚、生子)、五拋(再加就業、社交)到N拋(不斷增加需要拋棄)的世代的現實相當吻合。
當年輕一代為了糊口得拋掉一切時,又要如何對政府甚至國家產生認同?也因此,2、30歲的年輕人被問到「政府代表整體國民的利益而不是少數人的利益」時,只有不到40%表示同意。
希望政府重視分配正義
也因此,當被問到「是經濟成長重要?還是福利重要?」時,過半(53.4%)的年輕人都選擇「福利」。顯然,韓國的年輕一代也覺得「分配正義」,是需要被伸張的。
於是,當被問到「即使國家朝著錯誤的方向前進,我們也要跟隨國家」時,只有不到30%比重的年輕人表示認同,也就是說近7成的年輕人給了否定的答案。
有意思的是,韓國口罩團購的年輕一代,並不認為北韓是「韓國的一部分」,調查結果顯示,61.5%的2、30歲的年輕人認為只有38度線以南的地方才是韓國「領土」。
看韓國,想台灣,雖然說有些情節似曾相識,然而,台灣年輕人或許會搞學運,但是至少不會說「不愛台灣」,但是,韓國年輕人不但會「希望自己不是韓國人」,不少人還「曾經為韓國感到羞恥」...。
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韓國青年的認同危機-215006084--finance.html
BBE9CA5E2759EAB6
留言列表